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4章 (第2/3页)
的是如何成名,拿吸引观众眼球的东西收获足够票房,而不是如何追求文学和艺术。 “是这个理儿。”柴琰打了个响指,半点不以为耻,大大方方地承认道,“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本子,它有成为黑马的潜力。” 尽管在看完柴琰之前拍的三部电影后,秦奂已经对他的专业能力有所认识,但有些东西,确实只有通过面对面的谈话才能了解。 简思辰称他是“非传统意义上的天才”,某种意义上确实如此。可能是编剧出身的缘故,对方的思维极其跳脱,往往有大胆创新的想法,这种想法融入到镜头语言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可以说,头两部片子是他对于如何做好导演的探索,虽然某些地方显得稚嫩,仍有几个镜头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第三部片子则是秦奂在观摩时花费时间最久的,它无疑是柴琰总结经验后的厚积薄发之作,完成度非常高,柴琰凭它拿下银狮奖的新人导演也是实至名归。假以时日,他或许能够成长到一个令人惊讶的高度。 柴琰对自己看上去的不靠谱程度很有自知之明,没等秦奂开口,就主动交了底:“你放心,现在制片、场地、剧组工作人员基本都安排好了,配角的人选也定得差不多,这部电影我筹备了快一年,绝不会是之前的草台班子——目前只剩下两个主演没定。如果选角顺利的话,下个月就能开机。” 他这次带了《七号高塔》的完整剧本过来,秦奂翻了两页,问:“女主角也没定?” 柴琰摸了摸下巴:“不算完全没定,前段时间接洽了几个,我比较满意的档期不合适,档期合适的又差点意思,等我仔细考虑考虑再下决定吧。” 这确实是圈里绝大多数导演都会碰上的问题,秦奂颔首,表示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