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 (第2/4页)
觉得有道理。 于是乞丐又抛下了担忧,心安理得地继续接受供奉。 真和尚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在村里讲了三天三夜的经,但大家只当他是骗子,没有一个信他。 最终,他只能失望地离开,临走前,嘱咐说村里近期有天灾,要大家要赶紧跑路,不然性命堪忧。真乞丐假和尚只当他危言耸听试图引起恐慌,便摆摆手说不足为惧。 没多久,村里发了大水,无一人生还。 此后又过了十几年,真和尚被抓,真相才终于被揭晓——原来他在离开村子后,做了上游水坝的负责人,当年为了豆腐渣水坝不被毁,违规开闸淹了下游的村子,因此害死了几十条人命。 和尚是真,劝言是真,害人也是真。 这是苏凡瑜以前最擅长的写作风格。 他喜欢埋下详实伏笔,用障眼法骗过观众,再在高潮时不断反转制造心理冲击——人送外号魔术师。有人说他炫技,用才华玩弄观众,不够真诚,但当时奖项的评审们却很吃他这一套。 进入论坛模式1429/941/4 “配不上”三字,如是而已 事实上,苏凡瑜是赞同批评者们的的观点的。 如果让现在的他重新修改剧情,他不会再写后半段的真假和尚了,大概会着重笔墨写真和尚跑路的心路历程。 因为真实世界里的村子不会发大水,就算发了,也与和尚无关。 年轻时的他把和尚当成是某种角度上来说的天道化身,又自我代入了和尚,把自己看得重如泰山,把不信他的人看得轻如鸿毛,实在太过看得起自己又轻贱别人。 只可惜当年的评委们也多是些自命不凡的家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