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披雪 (第3/6页)
都进不去,他那么个人物,巴巴在山下跪了一整天,也不知受了多少冷嘲热讽,只有孙老不忍心,下山陪了一天还一路随他回了京城,之后彦学写了万字的祭文,趁着天黑才敢从后山爬上去烧给老师。” 宁乐一时有些难以相信,忍不住道:“他、他一个新晋的状元爷,对师门来说也是荣光啊。” “是啊,咱们都这么想,别说是状元郎,就是谁门下出了个登一甲的都要摆个三天流水席吧,石仲行他们也不知是从菖蒲子手下参悟了什么歪道理,觉得做官还成了歧途了,哼。” 宁乐“嘁”了一声皱眉道:“这菖蒲子好好的一方大家怎么出了这么一群酸腐的徒子徒孙?” 赵明经摇摇头:“这个咱们就不评价了,彦学很敬重他的。他那年殿前点了翰林拜了侍讲,翰林院是无甚实权,但里面也有些尔虞我诈的,彦学又年轻不经事,吃了些亏。但再怎么说,翰林院里还都是文人学士,独立于六部之外,总比外面勾心斗角的强,可三年之后再试合格,他却提出不留馆,非要迁调到礼部去做员外郎,彼时昭王贪污的案子牵扯众多,六部高员撇不清,便抓了他一个刚出翰林院的去协查,又累又不讨好。外面阴阳怪气都说他背靠着毅国公府,可说到底我们不过是蒙荫祖上,本来就什么实权还得避嫌,只能看着他忙得脚不沾地,我也没办法出面帮忙。” “这我倒记得,星璋满月时他只来站了站就走了,连席都没吃。” “嗯,其实想想,这几年他顺风顺水升迁这么快,李尚书又年迈,在等几年说不定我朝最年轻的尚书就出现了,可前几天他却突然跟我说想调到兵部,也不知图什么,他一个笔墨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