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征兵受阻 (第2/4页)
可以看出来征兵制是国家或政权的一种强制性手段,平时耕种,战时从征,不从征者轻则坐牢,重则杀头,百姓不得不当兵。 实行征兵制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像汉朝,汉武帝北征匈奴,一声令下,五十万大军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征齐,根本不用担心没人敢不来。 府兵制更是,从《木兰诗》就能看出来: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可汗军贴一下,府兵就得老实自备马匹、武器在规定的时间赶去报到,规定的时间不到是要杀头的。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强制性征兵制度,古代那些强势帝王才能动则就出兵几十万,甚至百万。 民国时期显然不具备强势政权的特征,国家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各地事实上是新、老军阀在统治。 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兵役制度,各新、老军阀招兵都是靠军饷,也就是募兵。 但军饷却很低,又普遍存在军官克扣军饷、打骂士兵,不把士兵当一回事等行为,导致了在普通民众中,存在只要活的下去都不愿当兵的心理。 从而催生出一种新的征兵方式——抓壮丁! 整个抗战时期,国府抓的壮丁不下去千万,有大一部分壮丁死在了押解的途中,这又必定会引起一个恶性循环,民众更反感当兵。 很多人为了逃避兵役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