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节 (第5/8页)
一个个在官差面前颔首低眉,等她们走过了,便开始议论纷纷,乔月几乎都不敢想?象,等她下?午回来?的时候,这些谣言会传成什么样子。 毕竟对于农村人来?说,官差能?亲自上门抓人,那必定是做了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 乔月跟着他们一直到?村口前面的那棵大槐树下?,另一波官差也和他们汇合了,更令乔月没有想?到?的是,那些人押的,居然会是赵母。 而相较于乔月的茫然,赵母的神情就轻松多了,看到?乔月后?,她还露出个活该的表情。 很明显,虽然都是被官差带走,但?两人的名?目却不一样。乔月是嫌犯,而赵母,乔月猜测,她应该是杨记绣坊那边的,算是个证人。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那还得从原主的父亲说起。 原主之前是跟着她爹移居到?清水县的,至于原因?,原主也不甚清楚,只知道她爹在来?这里不久后?便开了个绣坊,卖一些布料刺绣,用以为生。 本来?原主这样住在县里的小?康之家,是怎么也跟赵家这样的农村人家扯不上关系的。巧就巧在原主爹在一次出城要债时,疾病发作?晕倒在路边,刚好被赶集回去的赵父赵母给?发现,用板车拖着送去了医馆。 当时的赵家也穷得叮当响,家里两位老人相继离世,发丧下?葬花了不少?钱,而偏偏赵父又是个不上进的,一天除了侍弄地,是一点儿都不愿意去外头挣钱。哪怕赵母骂死,他也无?动于衷,逼急了,他就扛个铁锹上地,一直到?天黑了才回来?。 那时候赵家没钱,赵母也不似这般气焰嚣张,说实话?,那会儿赵家的日子,过得跟乔月刚去沈家那会儿也差不到?哪儿去,常常是愁吃了上顿没下?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