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4 (第2/4页)
上,绽开一个自信的笑容。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本章提到的风箱,小朋友们可能都没见过了,我小时候住平房,还是帮爸爸mama拉过风箱的。敦煌壁画中也绘有风箱,是在榆林窟第三窟里,西夏时期的壁画,距今已近千年,所绘的风箱已经相当科学,就是我在文中所说的这种,一人多高,镶活动板门,双手并用才能鼓动,想必工作起来效用极高。 苦水井和甜水井都是古代敦煌存在过的地名,不过具体地点已不可考。城中划分里坊、每一里单独以高墙圈起、单独开门进出,这是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原大城市才有的格局,古代敦煌是个边塞小城,未见得有,不过本文中的敦煌比真实历史上的敦煌大很多。 ☆、第15章 天降横财 莲生所居的苦水井,在敦煌城西南边缘。 城里其它地界,大都是划分严明的“里”,一格格,一块块,方方正正,每里十几二十户人家,高大的里墙围拱,里门定时开闭。唯有苦水井一带,不但没有墙壁和门户,连个像样的宅院都没有,只是一片勉强搭建在垃圾堆间的席棚。 这里本来叫做甜水井,名字来自一口深井,井水甘甜如清泉。不知何年何月起,井水变得咸苦,不能再饮用了,附近逐渐荒凉,唯有流离失所的底层贫民聚居。天长日久,水井废弃,周围也成了一片无人理会的垃圾场,污糟混乱,臭气熏天,沿着一条横流的污水,两侧挤满了敦煌城最为贫苦的人家。 莲生的家,就在废弃的水井边。是自己搭建的一座小小草庐,只够她一个人居住。从草庐向北,沿着泥泞的小路行去,便到了辛不离的家,几座比草庐略为结实一点的席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