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芳菲_分卷阅读2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3 (第3/4页)

以先垫钱赎回,回到甲国后可以找官府报销。有个甲国人在乙国赎回了一个本国人,但却没有到官府去报销费用。大家都夸他人品高尚,这就是大善。

    百里英却不以为然。她说,这种看似高尚的行为,一旦被沽名钓誉之徒所效仿,最终会导致没有人愿意赎回奴隶。因为赎了奴隶不找官府报销是品德高尚,那如果我买了奴隶再去报销,就会被别人说人品不好,试问,谁还会再去垫钱赎奴隶?

    公孙靖赞同百里英的意见。认为这种行为不是大善,而是小善。此风一涨,找官府报销的人少了,但是解救的奴隶也少了。对奴隶们来说,就是坏事。为人处世,要秉持一颗善心,但并不是所有的好心都能带来好的结果,很多小善反而会酿成大祸。盲目的善良也是作恶。所谓的小善、盲目的善,就是被情绪左右,被情感蒙住了双眼。一念仁慈,顺手为之,这就叫小善。

    百里英又举了个例子。人们看到街上的乞丐、残疾小孩求助,不免施舍钱财,这些小善可能解决一时温饱,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命运。更可恶的是,很多人贩子,看到可以利用人们的善心有利可图,不惜拐卖孩子,让他们变成残疾,逼着他们上街乞讨。这就是小善如大恶。

    赵千忍又说,有个人,在河里救出一个落水的老农。老农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送了他一头牛。他欣然接受了,高高兴兴地牵了牛回家。路人纷纷议论,说他救人却收人礼物,品德低下。你们说,这是善还是恶?

    百里英说,此乃大善也。因为救人收了别人的礼物,以后会有更多的人效仿他去救人,也会有更的人获救。

    公孙靖赞同百里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