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砍战记_第133章 资本家的路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3章 资本家的路数 (第2/9页)

代人一样,会对各种产能产生误解,经常搞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对比。

    比如两个郡,其中一个郡平均亩产一百磅,另一个郡平均亩产两百磅,大家会觉得前者太弱鸡了,简直就是原始社会。

    然后纷纷表达后者多么多么先进,应该怎么精耕细作,怎么改良工具……等等。

    但实际上,亩产一百磅的那个郡,很可能人均种植面积能达到五十亩。

    而亩产两百的郡,可能人均种植面积不到五亩。

    如果人口相差不算太大,哪个郡的总产量更高?

    后者确实是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但这些技术前者并不见得就不会用,而是用不上。

    在这个没有大型机械的年代,一个人耕种五十亩土地,想要精耕细作是不可能的。

    只有人均资源匮乏时,才会被迫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人多地少,无奈而为罢了。

    领主大人不会种地,无法在短时间里让领地提高单产水平。

    但他现在手里有了大量粮食种子,领地周边又有无数的无主荒地,地多人少的局面下,领主大人却可以用大面积耕种的方式,提高整体的总产量。

    所以,李昂的逻辑就是,大量种植,用面积把产量堆出来!

    而且罗兰带回来的那些老人和安森带回来的赤贫者,全都是经验丰富的农民,他们自己知道应该怎么干活。

    领主大人只需要给他们提供种子、工具和荒地就行了。

    其实连工具都只提供了原材料,领地里有木匠有铁匠,不少老人也会点技术活儿,很多农具都会做。

    事实上这些所谓的老人在现代人眼中并不老——大部分只有五十来岁。

    但在这个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