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命_8.质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8.质疑 (第5/5页)

同一个核心,那就是文字,而位于文字两边的则是语音和语义。我想,现在主要的瓶颈在于,语言的识别智能停留在语音到文字的阶段,而从文字到语义,则需要一个人自己去进行cao作。语义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凭着你现在掌握的这个人工智能,你肯定可以做出能比较好的理解语义,从而对文本进行修正的软件,你刚才也说了,你的这个造句程序,缺乏的就是常识层面的东西。如果加上这一块,对于语音辨识的判读是不是就完整了呢?也不是,因为这个常识本身就是有弹性的东西,很多不合乎常识的表达方式平时我们一直在用,你说那是修辞手法也可以,但我们平时都是能理解的,为什么?因为我们使用语言,无论文字形式还是语音形式,都是基于一个基本的使用环境,也就是所谓的语用。在语用的前提下,语义才会完整。”方治强的说法已经非常非常浅显,大部分的概念都没有解释,但中文的强大适应性也从这些名词上体现了出来,不需要解释,相信吕振羽也能够理解大致的含义,而在这个局面下,大致理解也就足够了。

    吕振羽回味着方治强的话,反反复复地想着,突然说:“那是不是说,如果这样一个引擎能基于语义学和语用学来进行开发,然后结合语音识别现有的成果,就能够比较完善了?”

    方治强赞赏地说:“说得对,只要你能做到。这并不容易。但只要你能将语用和语义的层面形成程序,语音方面的问题就是小问题了,什么语音流变什么的根本不用太当回事。”

    8.质疑在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