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_第364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4章 (第1/3页)

    杨峥擦了一把冷汗。

    幸亏现在只是刚刚划分。

    士卒也在调拨之中。

    这个问题鲁芝也提到过,但只是简单的提了一下,然后就去开垦田地,修建坞堡了。

    杨峥以为增加耕牛和铁质农具就能解决问题,没想到关系居然这么深。

    这也隐隐显示出,杜预的才能要高出鲁芝一头。

    当然,鲁芝的长处在搭建框架和治民。

    对军队所知甚少。

    历史上有很多政策,出发点是好的,落实下来,就逐渐变味了。

    “元凯以为授多少田合适?”

    “十亩为宜。”杜预伸出一根指头。

    十亩田,一年二十石粮,五口之家,刚刚够糊口。

    不过西平很多士卒都是由奴隶转化而来,孑然一身,或者家中只有妻子儿女。

    十亩田,够他们勉强吃饱。

    耕牛与农具掌握在折冲府中,统一使用。

    西平别的没有,耕牛还是挺多的。

    上一次蜀中就要求购入一千头耕牛,三千匹驽马。

    十亩田耕种起来,倒也不困难。

    “然后依照军功大小,赏赐土地?”军功授田这套杨峥还是知道的。

    “正是,虎狼饥则凶猛,饱则堕之。”

    府兵制从北魏的“府户”逐渐演化过来的,历经西魏、北周、隋唐不断改进,到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

    宇文泰的府兵制与唐太宗的府兵制,当然不是同一个东西。

    天地万物都是在演变之中。

    必须活学活用才行。

    “若无元凯提醒,险些自误。”杨峥对杜预拱手。

    杜预亦还手回礼,“主公能提出府兵制,已是千古一人,查漏补遗,本就是属下职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