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92章 (第1/3页)
这不是有几十年前的大汉,先有董卓,中有魏武,后有司马父子。 一次次的折腾下来,皇权已经脆如薄纸。 大义名分在汉民中有些影响力,但管不到这些羌胡头上。 而宣义司不是摆设,在各屯田、待归村寨一次又一次宣讲,谁给他们饭吃,谁让他们过上今天的日子。 刘珩主动来求字,让杨峥忽然惊觉时间流逝之快。 当初很多青营孩子,现在已经独当一面了。 可惜杨峥肚子里的墨水不多,憋了半天,没想出个合适的。 名、字,这在时代意义非凡。 关云长、张益德、赵子龙、诸葛孔明、周公瑾…… “容我琢磨两日,为你取个响亮的字!” “好,最好能让敌人一听到就闻风丧胆!”这厮也不客气,还提了要求。 杨峥心中一动,若是每个青营出色的孩子都由自己取字,岂不是无形之中加深了彼此的联系? 历史上的十三太保,李嗣源、李嗣昭、李存孝、李存勖、李存审等等,拿出去就是牌面和气势。 当然,更多的是赋予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杨峥越想越是兴奋。 本想找杜预商量,让他帮衬一二,没想到杜预去设置西海府兵了。 鲁芝也在忙着布置春耕事宜。 找了一圈,只找到杜宽和张斅。 两人一思索,张口就来,“仁义礼智信,忠勇孝勤俭。” 像是用心了,又像是没用心。 这两人在西平,整天一副强扭的苦瓜样,像是被绑来的一样。 杨峥明明记得当初放张斅走,还让刘珩去送他上路,但他自己要留下来的…… 弄得杨峥也不好再康扣询问,只能自己回去翻竹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