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_第268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8章 (第2/3页)

自教授羌胡孩童汉言。

    一时间,西平诸族皆奉鲁芝为鲁父。

    地方起了争端,皆到西平找鲁芝调解。

    如果杨峥是一把锋利的刀子,威慑诸族,鲁芝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移默化的改变诸族。

    就像后世京剧,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羌胡们越来越融洽。

    当然,歧视和摩擦永远是少不了的。

    治民看不起待归,待归看不起奴隶。

    而治民中的汉民又看不起夷民。

    不过这种歧视反而形成了一种动力。

    奴隶渴望成为待归,待归渴望成为治民。

    杨峥与鲁芝的关系也颇为怪异。

    鲁芝从未有过任何明确的表示,对杨峥的所作所为也从不过问。

    只管治民,不管治军。

    连西平的几大块屯田区也不闻不问。

    其政令也从不超出西平。

    连近在咫尺的归义城、大小榆谷也从不干预。

    杨峥知道他还对曹魏抱有幻想。

    毕竟司马懿拒绝了丞相之位,化解了不少怨气。

    对辛敞、王沈、王浑等曹爽旧吏也全都宽大处理。

    还加封扬州都督王凌为太尉,赐假节钺之权。

    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乃朝廷和皇帝特赐的权力。

    假节最低,只能处斩触犯军令之人。

    假节钺最高,代表皇帝,不必上报,可斩假节、持节、使持节!

    此举无异于司马懿主动向王凌妥协。

    也让司马懿的形象再度高大起来。

    镇南将军、豫州刺史毌丘俭、扬州刺史诸葛诞也全都上表表明心意。

    高平陵之变,仿佛一颗石子投入湖水中,并未掀起多大的涟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