獒唐_第一八六章 三个理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八六章 三个理由 (第3/4页)

 就像当下这样,不但人工成本低,而且过税收取又能一逃再逃的情况,其实是灾难性的,对大唐本就微末的经济体系有着破坏性的摧毁。

    打个比方:

    就拿房州来说,多山少田,致使房州的粮食供应不能实现自给自足。

    就算是下山坳这种有地的村子,去城中买粮也是常态。

    那城里的粮米是哪儿来的呢?

    有三条途经:

    一是从北面的关陇产粮之地而来。

    二是从巴蜀翻越大山而来。

    三是江南、江淮、荆湖平原的粮米,走水路一直运到襄州,再从襄州的丹江口上岸运到房州。

    这三条粮道,乍一看去最麻烦、成本最高的应该是第三个。最远的,要江南万里之遥而来,还要陆路转运。

    可实际上呢?

    错了!房州卖的粮都是江南的粮米。

    从关陇来的粮只能走陆路,要过十几个州郡,一个州收一次过税,三十取一。十多个州,不算路耗,单是过税一项就就要交粮价的三到四成。

    巴蜀平原的粮虽说不用穿这么多的州,可是要翻越大山,人工成本又太高太高。

    只有江南的粮,就算是万里之遥,槽运也只交一次的过税,致使成本比其它两路的低上不是一星半点。wap..OrG

    这就使得关陇、巴蜀的粮米在房州根本没法和江南粮米竞争,整个房州的粮价皆被扬州商人掌控。

    这不但对房州民生不是什么好事,换一个角度去看,假如关陇米粮除了房州无处可卖呢?

    事实上,就是无处可卖。关垄粮不能南下,只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