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宦官之后 第26节 (第2/9页)
朝堂上,依旧是太后绾摄天下,小皇帝无所事事地托腮看群臣吵架。不发言,没意见,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 因为朝堂上还是那点陈芝麻烂谷子,关于到底要不要给皇帝换个爹,车轱辘话来回说,小皇帝抬起纹龙的大袖掩着口,偷偷打了好几个哈欠。 右手边以北疆军为首的武官们更过分,他们站着打瞌睡都不背人的。等被言官喷了,就理直气壮地骂回去,这事每回吵到最后有结果了吗?我们发表意见有用吗? 珠帘后年轻的太后也在心里猛猛点头,对啊对啊,有用吗?这几天来来回回的就这么几句,明显是清流一派有些辩不过杨党,又开始使用拖字诀了,他们根本不想解决问题,只求一个糊弄。 等意识到这点的时候,杨太后心下也是一震,她竟然听懂他们的意图了! 不等太后为自己的进步而感到开心,清流党再次进化,或者说他们拖了这么久,终于攒好了大招,开始整新活儿了。 这一举打破了两派的僵持,朝野上下为之一振。 清流一派带头上奏,请陛下起用先帝朝时的名臣、如今有名的大儒纪关山。纪关山纪大人是武陵书院出品的又一优秀代表,是廉深的老师,也是清流派领袖陆春山陆阁老的师兄,曾担任过鸿胪寺卿、礼部尚书,主掌外国使命。 这位纪大人还有个很出名的远房侄子,大书法家纪鹤归,也就是不苦的亲爹。纪家出了不少文人,在朝中做官基本都是清贵那一挂的。 纪关山不算清流一派,却是朝野内外人人都知道的贤能之臣,真正一心为国,鞠躬尽瘁的那种。 当年大启和蛮族打仗,打到一半,蛮族其实就已经准备投降了。只不过一开始派去和谈的是鸿胪寺里的杨党。也不知道杨党是怎么想的,谈到最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