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3 (第3/4页)
讲不出个一二三。 “唉,木头,”苏清溪横他一眼,眼波带水,一把抢过他手里的数码相机,找到下午录的上课记录,翻出其中一段给他看。 叶潭顺势坐到床上,把她揽到怀里,凑进了看那个小小的屏幕。 张硕给苏清溪讲,唱歌的技术根据出处来源分了什么民族、通俗、美声,但是,使用在具体每首歌的时候,不用拘泥于通俗歌曲必须用通俗唱法。 技术都是必须学的,表现却要看你自己对每一首歌的理解。 叶潭忍不住挑眉,还真是,果然专业的见地不一样,几年之后流行的什么古风、戏腔甚至R&B的各种混搭融合,应该就是这些音乐人顺应时代尝试的成功结果吧。 接着张硕就给苏清溪做了几个示范例子,作为一个民族唱法的歌唱家,她说起几大剧种的特点侃侃而谈,唱段更是信手拈来。 比如说到鼻咽腔发音,张嘴就是“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柔婉动人,下一句变成男声唱段“绿水青山带笑颜”就是脑后音,爽利传神,更别提什么大鼓书发音技巧,江南小调的情谊表达。 “这位老师真是个人才啊!”叶潭不禁感叹,实例举的好,自己这个外行也能听得出差别了,感受特别直观。 苏清溪小鸡啄米一般点头,“可不是,我觉得唱歌对她来说,仿佛快乐的游戏,技巧像她身体的一部分,自然而然的,听她唱什么都浑身舒畅。” “但是你知道吗?妙妙打听来的信息,这些歌手,一年基本工资、演出费、代课各种收入,加起来平均可能就几十万,还不如我们拍一个广告,”她感叹,“我觉得固然我就是很可爱,获得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