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收服五虎门 (第2/7页)
是付出汗水和鲜血的战场苦力,更是规模宏大的文明使者。 加入协约国后,参战便成为了北洋政府的义务,但国内反战声一片,而且当时旧军装备落后,实在无法支撑一战的战斗。所以北洋政府便决定向欧洲输出劳工,以劳动力代替战斗力加入一战,而这些劳工就成为了北洋政府的牺牲品,他们如同“黑奴”一般被卖往欧洲。但欧洲为什么会认同“以工代战”呢?原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就是欧洲,而且战争几乎都是欧洲人在“自相残杀”,恰逢工业革命的完成,战争由冷兵器进入现在武器时代,这也使得战争的伤亡无限制增大。在战争这块大“磨盘”的消耗下,欧洲本就稀少的人口又如何能支撑呢,且不说前线战斗兵士,后方战斗力的空虚便成为了最大的问题,无数农田缺少农夫耕作,而工业的生命线-----矿业也处于极度缺工的状态。 其中以法国尤甚,法兰西吸收了绝大多数的中国劳工,并将他们安置在各个矿井进行发掘工作,或者是荒地上进行开垦工作。通俗来说,就是哪里活“脏”就将中国劳工往哪里派。也是从这以后,十几万的中国劳工便更加辛勤的工作了,而当时有的矿井与工地位处战争前线,时常要面对双方枪炮的袭扰,稍有不慎便会一命呜呼,别国的劳工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都纷纷选择罢工和停工,但中国劳工却敢于继续进行劳动。法兰西军部开始让中国劳工正式进入了军事一线,不少的中国劳工都被安排到了军事工业的生产上,他们有的从事子弹生产,有的负责军舰制造,有的负责军用铁路线的维护,又或是公路的维保。这让法国的军事生产上随处可见中国劳工的影子。 眼见中国劳工的“强大”,军方又更进了一步,开始安排中国劳工在炮火下为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