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三章 战争应对(二) (第2/5页)
间的开战拥有相当的心理准备,只不过由于此时以光绪为首的帝党和以慈嬉为首的后党相互之间的争权夺利相当严重,对日的意见也是相当的不统一,帝党方面当然想对日采取果断的军事行动,那样不论胜败都不会对光绪皇帝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必竟做为最有权力的封疆大史、北海海军的负责人李鸿章确是太后方面的人,无论战胜战败遭受损失的都是他个人和后党而不是帝党。再加上日本人的嚣张态度,他们当然想对日采取强硬的态度。” “只是确因为慈喜快要过五十大寿了,后党方面当然不想多劫外生枝了,就不同意帝党的开战意见,一直到了7月29日牙山战役爆发,日本陆军又在陆地上突然袭击了驻朝清军,这才逼得清政府不得不下达和日本开战的命令,不然整个国家的脸面都无处可放了。虽然清政府宣战的命令下达了,可作为北洋舰队的最高领导人的北洋大臣李鸿章还是一味的避战求和,只在外交上谋求英、俄、法、德、美等国的调停,殊不知列强之间的确存在着利益冲突,经常会有一些矛盾,但在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加深中国殖民地化程度,以攫取更大利益方面是一致的。这是列强的基本立场,对此务必保持清醒头脑。但清政府的主和派和李鸿章显然见不及此,对列强“主持公理”抱有过大的期望和幻想。实际上列强的公理只是一种伪善,他们真正信奉的是利益和强权。列强早已看清日本稳cao胜券,必然会倒在日本一边。既便列强各国都说日本这样破坏和平是不对的。但没有一个国家采取任何实际行动帮助清政府。列强十分清楚,日本战胜清政府他们都可以分一杯羹。”说到这里江海就有些恨清政府那些统治者们的无知和做为最有实力的李鸿章却一味的避战,到最后给中国带来的损失又何止一点点。不说别的光在日本进攻旅顺后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