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1、成败萧何 (第4/5页)
“哎,谈得很好,对我很有启发。长期在省厅工作,很少听到来自基层这鲜活的经验。继续聊下去。尤其是对我们刚到马山工作的同志来讲,更需要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马山的情况。是吧,小梁?” 梁海星在静静地听着,面对刘大可的提问,突然一怔,但很快镇静下来。梁海星理解刘大可此时的心思,一来,第一次处理这棘手的群体性事件,缺乏经验,极想多方了解一下情况,在眼前境况下,侯晋生是一个不二的选择;二来,虽为挂职副市长,刘大可的身份仍是省里的领导干部,肩负周思国赋予的重任,也想极力展现一下自己的能力。当然,借与侯晋生聊天,也能缓解一下心理的压力。对侯晋生来说,借与刘大可聊天之机,极力表现自己,给刘大可留下个好印象,对日后发展打下铺垫,毕竟像这样单独与刘大可坐一个车上谈工作的机会并不多。侯晋生的想法或是目的极易达到实现。反正是私下聊天,不涉及工作敏感的事项,说多说少,说深说浅,都不会引起刘大可的反感。相反,刘大可会以为侯晋生为人诚实,极易拉近与刘大可心理上的距离。当然,这也没有什么厚非。但梁海星从心里不得不承认,侯晋生不仅很有心机,而且的确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并且极善于总结,看待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这在基层干部中,很少见。想到这,梁海星微微一笑,道:“侯主任讲的很好啊,很全面,很深刻,有事实,有分析,很鲜活,我听了很受启发。” 刘大可不了解梁海星此时的心思,对梁海星冠冕堂皇的感慨似乎有些不解,望着梁海星但又不知该说些什么,目光有些茫然。梁海星似乎看出了刘大可的心思,就继续道:“从哲学意义上来说,群众是创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