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八章 行旅 (第2/6页)
和宏阔、坚固的无疑就是与天家有关的道路。比如专供天子游幸行宫的直驰道,皇家园林当中专门赏玩的帝道,还有直通边关重镇的专属御道…… 比如当年隋炀帝出塞,在东西突厥装逼时,所留下的所谓十丈御道,至今尤在继续沿用。其中大多数路面的材质乃是被称为化石膏的原始水泥,与大块的卵石所铺就而成的。 然后才是有人定期修缮和检查的官道与国道。主要区别就是前者为通达内地的主干道,分布着许多官私馆驿、旅舍行栈;而后者连接边地多烽燧哨台,而优先用作军事用途的所在; 而在官道的具体材质和用途类型上,又大致可分为综合通用的直道,与专门用来骑马和通行马车的弛道,属于碎石垒砌为奠基,再用三合土胶合而成的特色硬化路面。 再从这些干道上分出县、乡、村的各条支线,路面情况就随性多了。按照地方贫富和产出,有夯土、砂石、碎石路面,甚至还有石板路。但直达各县的道路,都有专门的护路队进行维护和巡视。 而在这些干道和支线上,每隔五里就有一个四方土堆,十里则为两个;称为“里隔柱”。类似与后世路标桩的作用,以便在远处让行人望见之后,就可判断自己走了多少大致路程。 而根据“里隔柱”坐落取向,行人也不虞有迷失方向之虑。可说是大唐治下的一大特色。此外这些“里隔柱”,还是历代朝廷进行天下版图的测绘,以及计算和修订历法演变的重要参照物。 比如,历史上的著名古代科学家僧一行、南宫说等人,都曾经利用过这些“里隔柱”,来计算出黄道子午线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