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13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6 (第2/4页)

的是为了迅速提高中原根据地的粮食产量。须知同样是南瓜,中国的一般也就几斤到十几斤,几十斤就算是非常大的了,而美国的南瓜普遍都能长到几十斤,最大的甚至超过了一千斤,而马铃薯的情况也差不多,咱们一般多是几两一个或者更小,而美国的土豆几斤一个的都不稀奇。很明显美国南瓜与马铃薯品种的单产要明显高于中国,虽然口味上要差一些,但抗战期间河南百姓几乎一直都在饥荒的威胁之下,其间更有1942年那次饿死300万人的特大旱灾,让根据地百姓吃饱、甚至只是不饿死是首要的任务,好不好吃又哪儿能顾得上啊?根据地的农田水利建设胡卫东一直十分重视,但是那毕竟费时长、见效慢,而且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但军粮的需求会不断加大,难民的涌入也是迟早的事,胡卫东这也是未雨绸缪啊!

    此外,胡卫东还大量收购了一些国内不能出产的重要工业原料和战略资源,其中在加拿大与美国镭提炼厂“收垃圾”低价买到的大量高品位铀矿对于中国日后的贫铀穿甲弹的研制与核能研究无疑将起到莫大的帮助……

    注1:铀及铀的化合物的比重普遍非常大,因此很容易估算出大致的品位高低,胡卫东购买的是镭提炼厂提取镭后剩下的矿渣,价格异常低廉,加上后来在欧洲买到的,一共有好几百吨,含铀量超过40吨,却只花了区区一万多美元,还顺便延缓了后来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步伐,实在是赚大了……

    p

    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往欧洲

    此外,胡卫东也没忘记以科研需要为由,提前采购气体离心机、离子交换树脂等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