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6 (第3/4页)
,组织同学们筹备节目,布置会堂。蒲郁亦拿出看家本领,制作戏服、舞会衣装。到这时,蒲郁的称呼才从“五床”、“女舍五床”变成了“裁缝”。 让蒲郁意外的是,问询哪些同学会缝补的时候,阿七站了出来。 阿七的说辞是“不想和陈芸一起排节目”,但蒲郁看她手工娴熟,各种花针走线都有模有样。 “这块布这儿,被虫蛀了一个洞,”阿七抬起手里一块旧料子问蒲郁,“你看怎么弄比较好?” “绣个什么图案缝上去吧。落英淡粉,可以绣几瓣桃花,也有喜乐之意,你以为如何?” “桃花好。” 蒲郁便要接过来裁片绣花。 阿七道:“我来吧,你忙你的。” 蒲郁微讶,“你会绣工?” “我老家做绣品的。”阿七不打算再说了。 待桃花瓣绣好,蒲郁拿来一瞧,便看出是传统蜀绣的走针。阿七晓得蒲郁看出了,不自在地说:“你莫讲出去。” 过会儿,落英淡粉料子做成的旗袍传到其他几位参与缝纫的同学手里,纷纷道桃花绣得极妙,又镶在了盘扣一带,正如纷然洒落的桃花,实乃点睛之笔。 蒲郁不好单独领这个工,说同阿七合作的。 这件旗袍是给陈芸做的,陈芸拿到后喜欢得紧,自去同阿七道谢。阿七不屑,轻哼了声。 “得意什么嘛……”陈芸转而同蒲郁抱怨。 蒲郁只顾工作,“他们的字写好没有,我还要把纸花别上去的。” “写好了,写好了。”陈芸将一沓写了教员们名字的彩纸条递给蒲郁,翻开名册薄,“来对一对啊。戴笠班主任,余乐醒副班主任,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