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_420 只要给的足够多,就没有挖不动的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20 只要给的足够多,就没有挖不动的人! (第4/8页)

面的人也分不到多少了。

    加上1983年本就是国家困难时期,政府缺钱缺的眼都红了,像北影厂这种单位,自然是第一个被砍资金的对象。

    其直接表现,就是砍了基层员工的各种津贴跟奖金,只发一个基本工资。

    北影厂员工的基本工资一向比较低,比普通工人还低,所以这收入一降低,日子可想而知。

    相比北影厂,北电附属的青年电影厂,日子就更难过了。

    青年电影厂,前身是北平电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听名字就知道,原本只是北电的一个附属小制片厂,是为了给学生做实验跟练手用的。….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实验电影厂改叫青年电影厂,也可以独立制作故事片了,但由于东家是北电,而北电是一所学校,本身的经济实力就有限,所以青年电影厂人才虽多,想法虽好,可受限于经济实力,每年也拍不了多少故事片,更多还是以拍纪录片跟科教片为主。

    其结果就是,青年电影厂的工作人员,收入普遍都特别低,比北影的人还低。

    比如这次响应徐庆冬的号召,过来金陵这边拍片的人,除了演员部分,其他像道具组之类的,八成都是青年电影厂的人。

    他们为何肯来呢,还不就是想要过来赚外快。

    如果换了北影的主力,那恐怕人家就不来了,这不全是钱的事儿。

    可青年电影厂不一样,这个厂是北电的附属单位,本来就跟北电挂钩。

    北电放假,青年电影厂也会跟着放假。

    甚至是,青年电影厂的很多工作人员,编制还在北电,是北电的工作人员。

    这就类似现在很多地方上的广播局跟广播电视台的关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