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2 (第2/4页)
踪了。 四郎倒没吐血,而是立马就要人抬他去作证!做完证回家又高烧了两天。 杨父很奇怪,怎么八娘九娘还没回来? 折氏说,两个小娘子若回来了,肯定要闹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给他们说,大家都平安,让她们好生陪大宝。” 杨父一想,也是,八娘回来知道实情,肯定要闹腾的。 在战场上相遇,杨父没功夫问六郎怎么来了,大军撤退时,杨父有精神询问了,六郎的说辞也编好了,真真假假的,说八娘不放心,让寿王假传官家的口谕,“让儿子前来接应。” 杨父一想,八娘干得出来这事,也不生疑,只说,“八娘这次倒歪打正着了。” 因此,官司打得火热,杨父这个一家之主还被蒙在鼓里。 案情并不复杂,主审官们很快就判了案,将结案陈词给了赵匡义。 赵匡义斟酌了一下,略作修改,将王诜除名,流放。 杨六郎接受了,大宋不杀文官啊,除名,流放那是最严厉的了。 至于潘仁美,杨家根本就没将潘仁美列为被告,虽然潘仁美这个主帅很不称职,可最后好歹也留下2000人接应了,何况还要承赵恺的人情呢。 原告没异议,可小眼睛不干了,怎么能这么轻! 官家便说,原告都不上诉了,你就一边站着去! 小眼睛一想,不对啊,我也是原告啊,怎么没审我的案子啊,我代表大宋将士告的啊!不是让我相信朝廷嘛?朝廷就是这么糊弄人的?不行,必须再审一次,王诜两罪并罚!把弄的联名信也交上了,民心不可违啊! 看着小眼睛那张脸瘦得小眼睛都显得不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