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细烬落金沙 (第2/4页)
满了水珠,像淋湿的猫一样晃了晃脑袋。 “家弟无状,让公子见笑了。” 冯凭原也笑起来,胡乱应道:“哪里哪里,令弟朴拙赤诚,实在教人羡慕。” 相互寒暄一番,也就无话可说。宁良玉并不关心眼前的冯凭原,当即伸手去抓宋桓的袖子,娴熟的掏出一只钱袋子来。他狡黠一笑,落在旁人眼里,好似只得意的狐狸。 那兄弟二人买了五只,用油纸包住,正要离去就被冯凭原叫住。 他撩起袍子上前几步,刻意不去看那抱着吃食的少年人,对宋桓问道:“我看公子实在有几分面熟,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不知今年三月,公子可是在京师?” 宋桓愣了愣,反倒是旁边的宁良玉替他答话,“不在!” 冯凭原这下无话可说,尴尬地挤出一点笑。他是阁老家的公子,即便在京师,也没人能这样给他脸色瞧。倒是宋桓拍了拍宁良玉的脑袋,踌躇了一会儿,道:“不才未能登科,曾下榻京中半月有余。只是,实在不记得见过公子。” “兴许是我看错了,”冯凭原讪讪道,眼尾却在扫旁边蹙眉的少年郎,眼睛睁得很圆,两颊气鼓鼓的,似乎觉得他戳了人家的伤心事。 宋桓告辞后,就带着少年离去了。两人着一样布料的衣袍,乍看之下,很容易被误以为是兄弟。 冯凭原知道自己会很快在殿试上看到宋桓。毕竟朝中为了平衡势力,父亲与清流一脉,每隔三年便会交换主考官的位置。凭着徐阁老对他的赏识,来年登科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果不其然,三年后的春天,他在殿试上看到了宋桓,也看到了那个美貌少年。原来他叫宁良玉,也原来他们并不是兄弟。 金樽清酒,丝竹声声。堂上的君王却是百无聊赖,心里正在想宁良玉,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