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穿书成逆臣_第十三章 阴谋?阳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阴谋?阳谋? (第2/5页)

法之,是以有弒君,有曲于父。尧、舜、汤、武,或反君臣之义,乱后世之教者也。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汤、武为人臣而弒其主、刑其尸,而天下誉之,此天下所以至今不治者也。夫所谓明君者,能畜其臣者也;所谓贤臣者,能明法辟、治官职以戴其君者也。父而让子,君而让臣,此非所以定位一教之道也。臣之所闻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明王贤臣而弗易也。」则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今夫上贤任智无常,逆道也;而天下常以为治,是故田氏夺吕氏于齐,戴氏夺子氏于宋,此皆贤且智也,岂愚且不肖乎?是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

    「所以,这王位既不能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也不能传位给贤人,你以为这王位该传给何人?」太子突然将书中的其中一页翻至他的面前,打断了萧茗铭的思绪。

    「能够使百姓信服,能够驾驭好贤臣,自然就是好的王位继承人。」

    这段句子出自韩非子的忠孝篇,虽然萧茗铭非中文系专业出身,却也还懂得这其中的道理,韩非子的论述在乱世中有着极大的效益,这也是秦皇使用法家思想统治秦朝的根本源头,但以现代人的角度看来,在太平盛世下,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百姓安居乐业,能有贤臣辅佐国事。

    但人心毕竟是贪婪的,儘管他的父亲肖常安也算一能臣,但比起能臣,迈入中老年的肖常安更偏向一个权臣,将朝政的权力全揽在自己的手里,也因为他拥有这样的本事跟势力,才会让当今的皇帝如此忌惮。

    「喔?那你觉得我有这种能耐吗?」

    萧茗铭看着眼前的太子,有些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