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熊孩子贾琮_分卷阅读12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2 (第3/4页)

瞎掰了:“那红印唯有一个纠字尔,旁边拿墨笔写着九郎。”

    苏铮想了想,猜道:“想来他行九,‘纠’怕是他的名儿罢了。”

    贾琮忙说:“是了,还是先生聪明,大约就是如此。”

    苏铮瞪他道:“人家教了你一二年,你竟连先生姓氏都不知道!”

    贾琮正色道:“他若想告诉我、我喊错的那会子便说了;日日任我喊他纠先生,足见并不想让我知道的。何苦来非打听人家的*。”

    苏铮一想也对,叹道:“你小小年岁,倒是透亮。”因又细问那纠先生样貌年岁性情籍贯,如今在何处。

    贾琮想起了上辈子他们公司的项目部经理,便依着他的情形一一说了。又道:“纠先生乃是川中一带人,因京城不易居,旧年就走了,我也不知道他如今身在何处,仿佛在吴越一代寻到了东家。”

    次日苏铮便拿着这个去翰林院寻同僚商议,乃编排自己在茶楼偶遇了一位先生,不肯通报姓氏,只说名纠行九。闲聊之时那人听闻苏铮是翰林院的,又闻翰林院近日欲借修缮屋舍整理书籍,便随口提议此事,并当即写了这个篇子。

    同僚皆觉得有趣。谁家没有几个或得意或喜欢的儿孙弟子?平日不过是熟识的几位同僚好友知道罢了。若此事可行,便能带了来给众人瞧瞧,也可替自己挣些颜面。又或是自家孩子有些傲气,让他们见识见识人外有人也是好的。只是他们大都颇为瞧不上这位“纠先生”,乃因其措辞极简、毫无文采之故。有人笑道:“不过是个帐房先生之才,难怪在京中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