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11 (第6/8页)
新王朝覆亡之际,应该是匈奴汗国复兴的良机。可是天灾人祸使他们不但不能掌握这个良机,反而更形微弱。四十年代中,匈奴汗国一连几年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东方新兴的强敌乌桓部落又不断侵袭,匈奴势力范围萎缩至蒙古哈尔和林及以南地区,大批人畜死亡,国力大衰。更糟的是,到纪元四八年,南部八个大部落另行推举一位亲王当单于,也称呼韩邪二世单于。这位呼韩邪二世单于同样地归降中国,请求保护。于是匈奴汗国再度分裂为二,南匈奴汗国臣服中国,北匈奴汗国继续与中国对抗。 到了五十年代,北匈奴汗国进攻南匈奴汗国,南匈奴不能抵抗,向中国求救。中国政府采取三项措施:一、把呼韩邪二世单于所属的八部人口牲畜,全部迁入长城,使他们在西河美稷(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屯垦。二、中国特设匈奴协防司令(护匈奴中郎将)与单于共同处理匈奴内政外交事务。三、另设北疆边防司令(度辽将军)屯兵曼柏(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一则防止南北两匈奴复合,一则防止北匈奴向南匈奴攻击。北匈奴汗国当然不肯甘心,不断南下突袭,使中国北方沿边郡县,白天都得紧闭城门。 本世纪(一)六十年代之后,中国国力恢复,开始对北匈奴反攻。七三年,大将窦固出酒泉(甘肃酒泉)西进,直到天山,占领北匈奴汗国最肥沃的耕地之一伊吾卢(新疆哈密)留兵屯垦。另一位大将耿秉出张掖(甘肃张掖)北进,深入三百公里,直到三木楼山(蒙古工则克山)北匈奴坚壁清野,向后撤退,没有受到重大创伤。八五年,北匈奴汗国的七十三个小部落投奔南匈奴汗国。八七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