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17 (第6/8页)
喧宾夺主情势的注意。其中一位中级官员(太子洗马)江统,作(戎,即胡)主张把五胡全部迁出中国。这当然无法办到,把数百万人从他们世代相传已被认为是自己的肥沃土地上赶走,赶到举目荒凉的塞外,即令强大十倍的政府,也不敢尝试。 促使五胡叛变的不是民族意识,而是晋政府的腐败和官员的贪污残暴(在叙述一世纪羌战时,我们曾对此特别强调人像普县大屠杀的主角石勒,他的遭遇就是一个最典型的说明。石勒是羯人,家庭穷苦,自幼丧父,跟母亲相依为命,在故乡武乡(山西武乡)出卖劳力,为人做苦工,维持母子不致饿死。他不识字,因为穷苦而又卑贱,所以连姓都没有,只有乳名,在人海中,不过一个可怜的小小泡沫。八王之乱和连续旱灾,使晋政府各地驻防的军队粮饷,无以为继,并州(山西)州长(刺史)司马腾亲王为了筹措粮饷,竟想出使人难以置信的卑鄙手段,他大规模逮捕胡人,贩卖奴隶。无数善良守法的穷苦青年从他家人身边和工作场所,被官员捕去,两人共戴一枷(枷,酷刑刑具之一,在木板当中凿洞,套到颈上)徒步越过海拔高达二千米的太行山,走向五百公里外的山东(太行山以东)奴隶市场,向大商人、大地主兜售。石勒有几次都差些病死在路上,但押解人员不愿猪仔减少,才几次免于死亡。石勒从他母亲身旁被捕去时,只二十一岁,干年以后我们仿佛仍可听到那衣不蔽体的老妇人绝望的哭声,她没有地方申诉,因为犯罪的就是合法的政府。石勒最初被卖给一个大地主为奴,后来,他乘机逃亡,投奔附近一个农民暴动集团,集团的领袖汲桑,才给他起一个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