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20 (第1/8页)
,当然为了求战,现在隔河相峙,好像作长久打算,岂不有失初意。请向后稍退,让我们渡河。” 强敌当前,弱小的一方竟敢渡河,只有天绝其魄的人才选择此一死法。苻坚告诉苻融说:“等他半渡,我们用铁骑冲击,使他无一人生还。” 于是,答应谢石的请求,下令退却。——纪元前七世纪城濮战役时,发生过“退避三舍”的故事。晋国军队在楚王国强大兵力之前,后撤四十五公里,营阵严整,楚军尾追不舍,始终无法突击。晋国君主姬重耳在高处下望,看见他的部队井然的秩序,感慨说:“这都是元帅谷阝榖的功劳,有军如此,任何敌人都能克服。” 现在一千零一十五年后,前秦帝国也敌前退军,而且是一种在绝对优势下诱敌深入的谋略退军。敌人既弱又少,还隔了一条使敌人不能立即发动攻击的淝水,理应十分安闲而从容不迫。可是前秦帝国却缺少一位谷阝榖,退却令下,前秦兵团向后移动,想不到这一移动就像山崩地裂,不可遏止。我们有理由相信,苻坚这个退却命令,是他直接向全军颁发的,所以全军同时行动,乱哄哄地变成排山倒海般狂奔,以致失去控制。谢石乘着敌人汹涌后退之际,毫无困难的渡过淝水,闪电般展开攻击。苻融亲自出马,绕着大军边沿掠阵,企图阻止他的军队后退,可是坐骑忽然栽倒,竟被乱兵践踏而死。朱序乘机在后高呼:“秦兵大败了。” 前秦兵团本来是主动撤退的,到此竟一清而不可收拾,互相夺路,向北逃命。苻坚随着乱军逃走,几乎被流箭射死。 这是著名的淝水战役,其实并没有“战”而只有“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