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阿姨H(1-5卷510未删节)_分卷阅读29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5 (第7/8页)

两百年来不断的战争,促使和平运动兴起。就在本世纪(前六)曾经召开三次国际和平会议,所有的封国都希望两个超级强国能够和解,安于它们的现状,保持现有的均势,不再用军事行动解决问题。

    第一次和平会议,由宋国宰相华元发起邀请。纪元前五七九年,在宋国首府睢阳(河南商丘)举行,晋国和楚王国都派代表参加,签订一份盟誓,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和平条约之一。盟誓上说:“晋楚二国同意永远摒弃战争,同意互相救助灾难危急。楚王国如受到第三国攻击,晋国就帮助楚王国与第三国作战。晋国如受到第三国攻击,楚王国也帮助晋国与第三国作战。两国政府同意保持道路畅通,经常派遣使节来往,随时磋商,共同讨伐叛逆。如果违背这个誓言,神明就降祸给他,使他国家的军队溃散,国命不长。”

    这个盟誓文字太美了,美的像一首诗,所以不能在实际政治中实行。签约后第四年,即爆发鄢陵之役。

    第二次和平会议,由宋国大臣向戍发起邀请,地点仍在宋国首府睢阳,时间是鄢陵之役后三十年(前五四六年)各国明知道和平会议没有用处,但没有

    人敢公开反对谋求和平的努力。这次参加和平会议的共有十四国,包括当时所有的重要的国家。晋国代表是宰相赵武,它的集团有郑国、卫国、曹国、宋国、鲁国;楚王国代表是宰相屈建,它的集团有陈国、蔡国、许国;另有秦国和齐国,属于独立的一等强国,不列入尾巴国之内。还有邾国(山东邹城东南)、滕国(山东胜州);邾国是齐国的附庸,滕国是宋国的附庸(可称之为“尾巴的尾巴”只能列席当观察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