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 (第2/4页)
成就了他。 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职业被机器取代,新闻生产也成了流水线作业。政府机关会把各家媒体跑本条线的记者召集到一个群里,有活动、事件、新闻点统一通知,想去现场采访的记者群里报名,不想去现场的,去邮箱里取新闻通稿,按照各自的思路攒好,发出来。尹小航每天面对的,大致就是这样的工作。刀口舔血的刺激,总是可遇而不可求。 比如科技部在媒体群里发了通知,有个专业门类很刁钻的发布会,规模不大,专业性很强,请媒体报名参加。尹小航的日程撞了,就没报名。 发布会前一晚,群里又发通知,某位院士行程有变,发布会改期,凑巧第二天下午尹小航有空,他决定去看看。 会场布置得很传统,前排摆了席卡,那位私人行程影响到发布会召开时间的院士名字赫然在列,媒体席在专家席后两排,有几个其他媒体的记者已经到了,尹小航跟人打招呼,对方顺手递过一张会议流程单。 会议开始前,尹小航到会场外转了一圈,这类发布会,对记者而言毫无新鲜感,各路发言要么专业性太强,要么没有燃爆点,大多数记者,要么发个温吞的消息,要么自己稍加变通,找一个通俗的能引起读者兴趣的点。 从会议流程单上,尹小航看不出新意。 他边琢磨边走,到了走廊尽头刚想折回,却听到有人在讲话,情绪略激动。 “本来是上午,我想着上午做报告,下午做检查,都不耽误。没想到罗院士改签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