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己之见有限,众人之智无穷 (第3/12页)
,从松江府飞去琉球,怕是连五日都用不到。 大明到琉球的航线非常成熟,毕竟琉球国王世代被大明皇帝册封,这是切实的册封需求。 作为松江造船厂佐贰官副总办的赵士祯,跃跃越试的说道:“我觉得可以试着造一造。” “陛下给了六万两银子,专事水翼帆船的营造。”赵士祯特别点名,皇帝不差饿兵,给了整整六万银子,专门负责这种快速帆船的研发和制造。 六万两银子,可以供养全楚会馆整整一百二十年的经费,让松江造船厂可劲儿的霍霍,这可是朝廷罕见的财大气粗。 俞大猷、汪道昆小声耳语了几声,正色的说道:“那就全力督造吧。” “陛下说了,没有造好也不会有威罚,只是对大明的能工巧匠,略显失望而已。” 朱翊钧在圣旨中特别说到造不出来不会有惩罚,毕竟是一个探索性的项目,钱花完了就花完了,皇帝只会有失望。 对于拥有千料大船生产能力的松江造船厂而言,这个只能称得上小舢板的水翼帆船第三天就造好了,第三天下午就散架了。 是散架了,而不是翻船了。 桅杆、龙骨、水平和垂直平衡翼、直接四分五裂,巨大的扭矩让船刚刚走出去不到三十丈就直接散架,负责撑船的陈璘直接就落水了,浪里白条的陈璘游回了岸上。 材料的强度不够,这是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原理是原理,实践是实践,从模型到船只,那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陈璘上岸,反复斟酌了一番,根据自己的撑船经验,开口说道:“我觉得风帆的撑条骨架应该用铁条,风帆有着很明显的变形,或者是钢条,桅杆和龙骨强度也不够,根本承受不住这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