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级加倍! (第13/14页)
朱翊钧也抬起了头,记下了张居正的这句话:耳目之臣,为博誉于一时,宁抗朝廷之明诏,而不敢挂流俗之谤议;宁坏公家之法纪,而不敢违私门之请托。 这话鞭辟入里,将大明晚期科道言官的面目刻画的入木三分,抗旨不遵扶摇直上,违私请托身败名裂。 冯保看张居正说完,开口说道:“海事学堂事涉海贸事,咱家讲的更明白些,这就是块大肥rou,日后门生故旧,都是倚仗。” “现在元辅让大家推举,这是不吃独食,大家举荐任事之人,最好是真的能做事的循吏,办不成,举荐之人不能任事,元辅先生吃起独食来,各家各门,别再哭闹纠缠就是。” 冯保就负责把话翻译成大家能听得懂的话,把话说明白,增加商议的效率,而不是隔着一层窗户纸,玩你猜,你猜我猜不猜的游戏。 大明明公是小孩呀,还猜! 而冯保的意思很明确,这块大肥rou,张居正拿出来分了,若是遍访贤良,推举出来的人,不能好好任事,那张居正就只能吃独食去了。 “诸位以为呢?”张居正看着所有人。 “这不是我们浙党,要占了天大的便宜吗?”谭纶一听此言,乐呵呵的说道。 晋党、张党都因为地理原因,在海事上,短时间没有能拿得出来的人才,而谭纶作为浙党党魁,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大家都是闷声发大财,谭纶这豁达的性子,讲究的就是得了便宜还说出来。 谭纶还真有人选,眼下南京刑部尚书赵锦的儿子赵士祯,就是个火器天才。 “只求成事。”张居正看了一圈,葛守礼、海瑞不反对,礼部尚书万士和、工部尚书朱衡极为赞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