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3节 (第5/7页)
因为并不十分靠谱,所以怎么和家里说上学的事,又是个问题。 考上了就一劳永逸,考不上,或者到白头了都还是个童生,翻不了身的。而大部分人读书,能考上功名顺利入仕的更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 家里的收入他算得门清,不可能理直气壮地要卫长海送他进白鹭书院念书,就算他爹开明同意送他进白鹭书院去念书,除了卫景明,卫家和他差不多大的,卫景英,卫景川,都得送进去。 卫长海和孟氏再偏心,都不可能拿银子只让他一人进书院去念书。他打听过了,白鹭书院收学生很有意思,大抵和后世的招生掐尖有共通之处,为了吸引聪慧的小童进入书院学习,学院有个规定,但凡要进书院读书的,学费按照学生的资质来收,被书院的院长顾世安认定资质上好的,分文不收,资质中上一般的,每人每月收1两银,若是遇到资质下等又顽劣不服管教的,每月则要给书院交1两半银,尽管这样,学生还是排着队想把儿子送进来。 高明之处就在于,顾世安至今没有收过上等资质的免费学生,也极少有下等资质的,一般人每月拿1两银子就能到书院去学习,因而书院一直口碑良好,生源滚滚。 上等资质的学生分文不取……想到这个,卫景平眼睛一亮。 他能不能去试试这条不花钱的路呢。 不过,据他和孟氏去吃冰粉的时候无意中听说,顾世安本人并不喜欢天才,神童,口齿伶俐善辩之人,有人旁敲侧击,得出结论:白鹭书院的院长顾世安认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早慧易伤”等等是有道理的,而对于言辞拙笨的学生,他也会用一句“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1”来驳斥来呵护幼时不太灵光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